查看原文
其他

清明时节,你还记得多年前的寒食吗?

2017-04-04 melon 龙门书局

清明假期马上就要结束啦,原本小编想偷个懒,假期不打算推文了,但留言中有人问寒食节和清明节有啥区别?也有人问寒食节是个什么鬼?跟清明节有啥关系?还有人说寒食节不就是清明节吗?故特将此文重新编辑发送(原本编辑了一篇清明的文章)。其实寒食节和清明节还是有区别的。

-1-

寒食节和清明节有啥关系?

据说早在2600多年前(公园前655年),骊姬之乱后,晋国公子重耳(后来的晋文公)带着家臣仓皇出逃,这其中就有介子推。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,连饿带累重耳就瘫倒在地,昏过去了。众人急忙将重耳救醒。      于是,几个人分头去找吃的,剩下的都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歇着。出去找吃食的人陆续回来,都是两手空空。连个人家都没有的地方,哪里去找吃的? 众人看着重耳都发愁了,怎么办?大家出来就是为了保重耳,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,那不就全完了吗。    正在为难,只见一个叫介子推的武将一瘸一拐地端了一盆热腾腾的肉来,原介子推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,熬成汤给重耳充饥,救了重耳一命。

19年后,重耳(晋文公)登上晋国王位,是春秋五霸之一。他大封功臣,封了很多当时跟他一起出逃的人,而恰恰把介子推忘掉了,介子推不在意,背着老母亲到绵山去,故后来隐居于山西介休绵山,成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。但邻居们都为其鸣不平,故夜悬《龙蛇歌》于城门之上,晋文公看后,追悔莫及。     为了找到介子推,晋文公做出了一个令他悔恨终生的决定——放火烧山。正赶上大风,导致火势绵延数里,大火烧了三天三夜。大火熄灭后,晋文公上山寻找,却发现介子推与母亲已葬身火海,陪伴他们的是一棵烧焦的柳树和一首藏于柳树洞中的血诗。

悲痛之余,晋文公下令全国上下家家禁烟火、吃冷食。久而久之,便逐渐形成了寒食节。

第二年,晋文公领着群臣,素服徒步登山祭奠,表示哀悼。行至坟前,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生,万千绿枝随风摆舞。祭扫后,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“清明柳”,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。因此,清明节也不是寒食节,清明节和寒食节既有联系也有区别。

-2-

寒食节与清明节逐渐合二为一

寒食节亦称“禁烟节”、“冷节”、“百五节”,禁烟火,只吃冷食,在清明节前一两日。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。寒食文化以忠孝为核心的内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,是介子精神的精髓,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,也是维系民族、家庭团结的道德力量。

唐代之前,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,前者怀旧悼亡,后者求新护生;一阴一阳,一息一生,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。禁火是为了出火,祭亡是为了佑生,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。

晚唐、宋以后,禁火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,到了元代,许多人基本不再沿袭此习俗。到了明清时期,寒食节期间已经不再禁火,也不要求人们寒食了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,慢慢地人们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,久而久之,民间便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了。

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,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,象征着新季节、新希望、新生命、新循环的开始。后来则有了“感恩”意味,更强调对“过去”的怀念和感谢。寒食禁火冷食祭墓,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。

-3-

有关清明节(寒食节)的诗词

中国是个诗的大国,有关清明节(寒食节)的诗词非常多。诗人写诗讲究触景生情,有感而发,清明(寒食)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诗兴勃发的节日。(此处只选了几篇)

寒 食

(唐)卢 象

子推言避世,山火遂焚身。四海同寒食,千秋为一人。
深冤何用道,峻迹古无邻。魂魄山河气,风雷御宇神。

光烟榆柳灭,怨曲龙蛇新。可叹文公霸,平生负此臣。

注解:这首诗,道出了君臣之间的恩怨离合,也说出了世人对介子推的崇敬。

途中寒食

(唐)宋之问
马上逢寒食,途中属暮春。
可怜江浦望,不见洛桥人。
北极怀明主,南溟作逐臣。
故园肠断处,日夜柳条新。

注解:这是一首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五言律诗,是诗人被贬到泷洲后,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知友人所作的诗。在路途中,正是寒食节,在阳春三月年,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对故园的怀念之情,对君主的惦念。 前两句写寒食景象,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。后两句直接抒情,抒发失去家园之痛。

江城子

(宋)苏轼

十年生死两茫茫

不思量,自难忘。

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

纵使相逢应不识,

尘满面,鬓如霜。

夜来幽梦忽还乡。

小轩窗,正梳妆。

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

料得年年断肠处,

明月夜,短松冈。

注释:这首感情深挚的悼忘词,作者是在宋神宗熙宁八年在密州任太守时作。题为记梦,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。一代豪放派词人竟能写出如此缠绵婉约的词句,可见其对亡妻的思念之深。

苏堤清明即事

(宋)吴惟信

梨花风起正清明,

游子寻春半出城。

日暮笙歌收拾去,

万株杨柳属流莺。

注解:该诗表现了万人郊游、尽兴方归的宏大场景。风和日丽,梨花盛开,杨柳葱翠,流莺娇啼,仿佛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踏青的美丽画卷。在这清和景明的美好时刻,人们竞相外出游览踏青,这是多么惬意的事!

木兰花·乙卯吴兴寒食

(宋)张先

龙头舴艋吴儿竞,笋柱秋千游女并。

芳洲拾翠暮忘归,秀野踏青来不定。

行云去后遥山暝,已放笙歌池院静。

中庭月色正清明,无数杨花过无影。

注解:芳洲拾翠暮忘归,秀野踏青来不定。”饶有情趣地描绘了郊野踏青游人往来不绝,妇女乘春游之际采集花草、流连忘返的景象。 

行云去后遥山暝,已放笙歌池院静。”前句说云去山暗,游人散后郊外一片寂静。为上片做了总结;后一句说笙歌已经歇着了,喧嚣了一天的池院,此刻显得分外寂静,一个“静”字,又为下文写景做了铺垫。

““中庭月色正清明,无数杨花过无影。”夜深人静,万籁俱寂,庭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时候,无数的柳絮漂浮在空中,没有留下一丝丝的倩影。写杨花在月下漂浮无影,既是说柳絮的形小,也是说其很轻。这里写“无影”是虚,写无声才是实。

描写的清明的诗词还有很多,由于篇幅问题,就不一一列举啦~

(备注:本文图片摘自网络)

北京清明假期好去处

单位通知周六上班,以为我不知道周六是愚人节,才不上当呢!!!

北京四中初二女生那篇爆红网络的作文——愿你

孩子们眼里的春天

青春叛逆期是个伪概念

小学生:那些能帮你提升考试成绩的习惯(数学)

小标点,大笑话......

电脑时代,写字还有用吗?——习字作品征集ing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